国债的管理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国债进行宏观调控,包括对国债的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降低国债管理成本,利用国债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
国债规模是指国家负债的总水平,通常可用年度国债发行额、国债累积发行额、国债余额等绝对指标和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偿债率等相对指标来反映。
1.国债的依存度
国债的依存度是指国家财政收入依赖国债发行的程度,在一定时期内国债发行额占国家财政支出额的比例。为了避免财政支出规模膨胀,保证财政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国债依存度不宜过高。
2.国债的负担率
国债的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国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国债的增长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
3.国债的偿债率
国债的偿债率是一定时期内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它反映国家债务偿还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比例关系。控制偿债率的关键是控制国债发行额。
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很多,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既包括政策因素,也包括经济因素,一般受国家的需求量、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和国家的偿债能力等条件制约。合理控制国债的规模,使之合理适度,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服务。
国债结构管理主要包括期限结构管理、利率结构管理、投资者结构管理和市场结构管理等方面。
1.国债期限结构管理
国债按偿还期限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国债,一般来说,债务期限短,容易筹集到社会闲散资金和间歇资金,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小,风险较低,但债务资金不利于安排长期投资。对国家而言,发行长期国债或长期国债的比重较大较为有利,可以安排长期的大型建设项目;发行中短期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主要是起弥补赤字和运筹资金的作用,在资金使用方向上受到限制。一般认为,合理的期限结构应当是中、长、短期国债并存的结构,这种结构既有利于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有利于满足国家不同的筹资需要,分散偿债压力。
2.国债利率结构管理
利率结构是指不同利率水平的国债在国债总额中的构成比例。国债利率水平的高低对国债的发行和偿还有双向制约作用。应当根据经济发展中资金的供求状况、市场利率水平、国债使用方向等因素,并兼顾发行的需要和偿还的可能以及国债的期限结构来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3.国债投资者结构管理
投资者结构即国债资金来源结构,是指不同性质的投资者持有国债的构成比例。投资者持有国债的比例不同,对国债的发行成本以及国债调节经济功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应在继续促进个人投资者购买和持有国债的同时,大力推动金融机构、各种基金购买和持有国债,逐步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国债持有结构。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法律问题,建议您咨询法帮网律师。
咨询法帮网律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