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是指
仲裁庭对
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事项进行
审理后所作出的终局权威性判定。仲裁裁决的作出,标志着当事人之间纠纷的最终解决。
(一)
仲裁裁决作出的方式
仲裁裁决是由仲裁庭作出的。
独任仲裁庭进行的审理,由
独任仲裁员作出仲裁裁决;
合议仲裁庭进行的审理,则由3名
仲裁员集体作出仲裁裁决。根据我国
仲裁法的规定,由合议仲裁庭作出仲裁裁决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
1.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是裁决的一项基本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也是仲裁实践通常适用的方式。我国仲裁法第53条规定: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
笔录。所谓多数仲裁员的意见是指仲裁庭的3名仲裁员中至少有2名仲裁员的意见一致,如果3名仲裁员各执己见,无法形成多数意见时,即无法以此种方式作出仲裁裁决。
2.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仲裁裁决是在仲裁庭无一法形成多数意见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作出仲裁裁决的方式。仲裁法第53条规定: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二)
仲裁裁决的种类
1.
先行裁决。先行裁决是指在
仲裁程序进行过程中,仲裁庭就已经查清的部分事实所作出的裁决。仲裁法第55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2.
最终裁决。最终裁决即通常意义上的仲裁裁决,它是指仲裁庭在查明事实,分清
责任的基础上,就当事人
申请仲裁的全部争议事项作出的终局性
裁定。
3.
缺席裁决。缺席裁决是指仲裁庭在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许可中途退庭情况下作出的裁决。仲裁法第42条第2款规定: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4.
合意裁决。合意裁决即仲裁庭根据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内容作出的仲裁裁决。它既包括根据当事人自行
和解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也包括根据经仲裁庭
调解双方达成的协议而作出的仲裁裁决。
(三)
仲裁裁决书
仲裁裁决书是仲裁庭对仲裁纠纷
案件作出裁决的
法律文书。根据仲裁法第54条的规定,仲裁裁决书应当写明
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
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如果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仲裁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
仲裁委员会印章。对仲裁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
(四)
仲裁裁决书的补正
我国仲裁法第56条规定:对裁决书中的文字、计算
错误或者仲裁庭已经裁决但在裁决书中遗漏的事项,仲裁庭应当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请求仲裁庭补正。据此,仲裁庭对仲裁裁决书的补正,限于三项:一是仲裁裁决书中的文字错误;二是仲裁裁决书中的计算错误;三是已经裁决但在仲裁裁决书中被遗漏的事项。补正可以由仲裁庭自行补正,当事人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也可以请求仲裁庭予以补正。
(五)
仲裁裁决的效力
仲裁裁决的效力是指仲裁裁决生效后所产生的
法律后果。根据仲裁法第57条的规定: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
法律效力。仲裁裁决的效力体现在:
1.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裁决的事项再行申请仲裁,也不得就此提
起诉讼。
2.
仲裁机构不得随意变更已生效的仲裁裁决。
3.其他任何机关或个人均不得变更仲裁裁决。
4.仲裁裁决具有
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