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珠海市安全生产条例
(2007年9月10日珠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7年11月30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
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等
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
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活动。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置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应当纳入同级政府财政
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
作为安全生产的议事协调机构,负责统筹、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协调
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安全
监管部门)综合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有关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专项规划,设置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人员,负责所辖区域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第八条 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负责所辖镇、街道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
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
条件,确保生产安全。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本市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公益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对安全生产
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安全生产职责和保障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各自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安全生产条件:
(一)生产经营场所和设备、设施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
标准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
(五)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七)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以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度;
(三)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四)安全生产档案制度;
(五)
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六)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七)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登记整改制度;
(八)劳动安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九)应急救援制度;
(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十一)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
规章制度。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交通运输、电力、冶金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比例提取安全费用。安全费用计入生产成本,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或者安全费用,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一)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
(二)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四)劳动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五)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和事故隐患评估整改;
(六)应急救援器材、物资的配备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七)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
第十七条 矿山、建筑施工、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以下标准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从业人员少于三百人的,配备一名以上专职;
(二)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少于五百人的,配备两名以上专职;
(三)从业人员在五百人以上少于一千人的,配备三名以上专职;
(四)从业人员在一千人以上的,超过部分按不少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二的比例增加配备专职。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以下标准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从业人员少于三百人的,配备一名专职或者兼职;
(二)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上少于五百人的,配备一名以上专职;
(三)从业人员在五百人以上少于一千人的,配备两名以上专职;
(四)从业人员在一千人以上的,超过部分按不少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二的比例增加配备专职。
第十八条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下列从业人员任职前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一)新进从业人员;
(二)离岗六个月以上的或者换岗的从业人员;
(三)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
使用新设备后的有关从业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在岗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
未按前两款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或者继续作业。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对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检查和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一条 对发生职工因工
死亡事故,或者年度累计三人以上
重伤事故,或者社会影响较大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事故性质进行相应的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评价应当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者事故抢险救援结束之日起十五日内实施。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或者有关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安全质量工作标准,落实安全质量
标准化工作。
第二十三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二十四条 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存在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性预评价。
对应当进行安全性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其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有安全生产专篇,并经安全监管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经审查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经
原审查部门审查同意;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安全验收评价,由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对项目中的安全设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
安全性预评价报告书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由建设单位按要求交由具备能力的行业组织或者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中介机构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专家提出评审意见后,报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定期检测、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以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全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备案,并至少每半年向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实施情况。
第二十六条 输油输气管道经营单位应当对输油输气管道建立定期检测、巡查、维修制度,并将管道的路由、介质、储配站、气化站、泵站等资料报安全监管、建设等相关部门备案,每年向安全监管、建设等相关部门报告输油输气管道安全运行情况。
输油输气管道沿线应当按有关规定设置明显标志。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生活、储存区域之间应当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和仓库周边的安全防护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与员工宿舍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的出口并保持畅通。
第二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免费提供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监督、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安全防护用品,不得以现金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提供。生产经营单位在购买劳动安全防护用品时,应当索取产品合格证,并归档保存。
第二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建设工程拆除等危险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以及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应当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并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施工。
作业前,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当就作业安全技术要求向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的,应当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到医疗机构,并垫付医疗费用。
第三十一条 从事安全检测、检验、培训、评价、咨询服务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公正、公平地履行职责,并对其中介服务活动结果负责。
在本市范围内提供服务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报市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市、区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具备相应资格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作出的安全检测、检验、评价、
认证结果无效。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
第三十二条 市、区人民政府和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市、区人民政府和经济功能区管委会应当每年对所属有关部门以及下级人民政府进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每年根据工作需要对所监管行业或者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
第三十三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自救、区域互救、政府救援的应急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按照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
执行。
第三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和经济功能区管委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本地区安全生产问题。
第三十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和经济功能区管委会设置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应当用于安全生产装备建设、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重大危险源监控和事故应急救援等重大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十六条 经济功能区管委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实施监督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一)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
(二)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
违法行为,应当当场予以纠正或者
责令改正,并建议市、区安全监管部门依法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排除,并在责令排除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排除的,应当向市、区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分管负责人、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协助监督管理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当及时告知或者劝阻,并向安全监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 发生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区、经济功能区或者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镇、街,当年不得获得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奖项和荣誉称号。
第三十九条 市规划部门应会当同有关部门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和经营地点的选址提出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在已满足本市生产需要的条件下,不再接受新的申请设立民用爆炸物品经营单位。
在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和重大危险源、高压输电线路以及输油、输气管道等场所和设施的安全距离范围内,规划部门不得批准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因规划调整,确需在前述场所和设施安全距离范围内规划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先进行整顿,实施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等相关措施确保安全距离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规划建设建筑物、构筑物。
第四十条 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应当在规划的危险化学品专用区域内进行;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应当按照规划向危险化学品专用区域集中。
除建设给运输工具用的加油站、加气站外,禁止在城市建成区内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项目。
第四十一条 高栏港经济区石化仓储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其他石化仓储区具备条件的,也应当实行封闭式管理。
第四十二条 安全监管部门和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备案工作制度,建立重大危险源
信息监管系统。
第四十三条 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措施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应当责令限期消除,并督促落实。在限期消除
期间,安全监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可以在生产经营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事故隐患
提示标志。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前或者消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可以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全部或者部分停产停业,或者采取其他限制措施;隐患消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活动。
安全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有根据认为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设施和器材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强制性标准的,可以予以
查封或者扣押,但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公共设施、
破产关闭企业或者无法明确责任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由所在区、经济功能区负责治理。
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责任事故,或者年度内发生两起死亡责任事故,或者发生较大社会影响事故的,由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警示教育。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降低其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事故单位一年内不得参加政府投资、政府融资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招
投标以及参加该年度政府奖项的评奖。
第四十五条 矿山、道路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
风险抵押金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
第四十六条 从
工伤保险基金中按规定提取的
工伤预防费,由市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同市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年度用款支出计划,报市劳动和
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审核,用于安全生产奖励、工伤
保险宣传和教育培训的支出。
第四十七条 市安全监管部门应当采用公告、简报、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向社会公布全市安全生产状况、严重安全隐患整治和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及时公开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社会影响大、性质严重的典型事故的有关信息。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
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
罚款:
(一)拒不执行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监察指令的;
(二)隐瞒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安全问题的;
(三)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四)对查封或者扣押的设施、设备、器材,擅自启封或者使用的;
(五)阻挠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执
法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检查权的。
第四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按每少配备一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处以五千元的罚款。
第五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
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未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对已经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整改消除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安全评价,或者不根据安全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建设项目未按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进行安全性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进行施工或者未经竣工验收擅自投产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可以对建设单位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评估,采取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五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按下列规定分别予以处罚:
(一)一次造成三人以上
轻伤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一次造成十人以下重伤或者一千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一次死亡一至二人的,处以十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一次死亡三至五人或者重伤十人至二十九人的,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以上三千万元以下的较大事故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三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一次死亡六至九人或者重伤三十人至四十九人的,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三千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的较大事故,处以三十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一年内重复发生同类事故,或者接到整改指令后,逾期不改造成事故的,
从重处罚。
第五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未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管理,或者由无相应资质单位施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 对矿山、烟花爆竹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作出停产停业整顿处罚决定,或者对超出安全生产许可范围生产、经营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的,可以暂扣与安全生产许可相关的证照。
第六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
第六十二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或者玩忽职守、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
处分;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监管部门决定;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监管部门报请市或者区人民政府按照
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有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五章
附则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所称经济功能区,是指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
保税区、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高栏港经济区、横琴经济开发区。
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全面负责,或者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
指挥权的人员。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