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短信诈骗是指利用手机短信骗取金钱或财务的行为。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短信中的语言和内容也是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甚至出现了“公证处通知”的字样。而这些仅仅是诈骗短信的冰山一隅。
分工严密
发送手机
违法短信的作案人以团伙居多,团伙内部分工严密,各负其责,有的购买手机、购买手机号,有的开设银行账号,有的群发手机短信,有的专门负责发短信,有的专门从ATM机提款,得手后立即隐藏,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见人,只听声音”。
数量巨大
发送手机违法短信的数量巨大。越来越多的作案对象
使用短信群发器和群发软件等专用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大量的用户号段发送违法信息。具有侵害的快捷广泛性,一次发出成千上万个信息,总有上当的,所以,带有快捷性、破坏性,危害很大。
分布广泛
发送手机违法短信息的活动多使用异地手机号码,而且发送短信、开设银行账户、取款,这几个环节通常不在一地实施,而在多地实施,区域分布相当广泛。具有跨区域的流动性。
本地捆绑
一些异地手机与本地的一号通号码捆绑起来,容易令人误以为是室内的固定电话,因为接收者看是本地的电话,放松了警惕,外地的有距离感,本地的有信任感,从而为违法
犯罪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具有不易识别性。
极具诱惑
手机违法短信息的内容越来越具有诱惑力,使人有抗拒不了的诱惑,更有甚者冒充银行和
公安机关,冒充金融部门,利用群众对银行和公安机关的信任进行诈骗,即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1.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任何人都不要同时说出自己的
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银行卡密码。注意:绝对不能同时公布三种号码!
2.当不能辨别短信的真假时,要在第一时间先拨打银行的查询电话。注意:不要先拨打短信中所留的电话!
3.不要用手机回拨电话,最好找固定电话打回去。
4.对于一些根本无法鉴别的陌生短信,最好的做法是不要管他。
5.如果已经上当,请立即
报案。
6.不要和陌生短信说话——不相信、不贪婪、不回信,这是对付诈骗短信的杀招。
7.卖车短信诈骗,请不要相信低价卖车短信。短信上低价出售小车以及豪车,多数是诈骗信息,不可能那么便宜,提醒不要轻易相信。
短信诈骗利用手机用户降低防范的心理,欺骗性很强,社会危害巨大,应当构成
诈骗罪。根据《
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的,处3年以下
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
管制,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
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
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