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决定的执行,是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采取措施强制实现行政复议决定规定内容的行为。执行行政复议决定的主要条件有:第一是行政复议决定开始生效;第二是有关义务人没有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规定的义务。
(一)行政复议决定的生效
行政复议决定的生效,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依法在法定
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超过复议决定期限的,会产生
当事人依法提起
行政诉讼的
法律后果。
2、依
法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
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后,应当制作书面文件。书面文件的形式是行政复议决定书,该决定书应当加盖行政复议机关的印章。
3、依法
送达行政复议决定书。送达是行政复议决定书发生
法律效力的条件之一。一旦送达,行政复议决定可以立即生效。送达时间,可以是行政复议决定开始发生
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从那时起当事人就产生了履行义务。
行政复议决定书的送达,依照
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执行。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义务及其
执行措施
被申请人有义务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复议决定。不履行有两种情形,一个是完全不履行,一个是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履行。有权采取执行措施的是行政复议机关或者有关上级机关,采取的执行措施是责令被申请人限期履行。
(三)申请人不履行义务及其执行措施
申请人不履行义务及其执行措施,比被申请人的情形要复杂一些。
对申请人不履行义务采取执行措施的条件是:申请人逾期
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或者不履行
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
对申请人采取的执行措施有两种:第一,维持
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
行政行为的
行政机关依法
强制执行,或者申请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二,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
民法院强制执行。
四、行政复议指导和监督
加强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监督,是提高行政复议质量的重要要求。《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要求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监督,行政复议机关加强对其
行政复议机构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监督,行政复议机构在本级行政复议机关的领导下按照职责权限对行政复议工作进行督促、指导。
《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县级以上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工作
责任制,将行政复议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目标责任制。第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职责权限,通过定期组织检查、抽查等方式,对所属工作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工作进行检查,并及时向有关方面反馈检查结果。第三,行政复议
期间行政复议机关发现被申请人或者其他下级行政机关的相关行政行为
违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后工作的,可以制作行政复议意见书。有关机关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意见书之日起60日内将纠正相关
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做好善后工作的情况通报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期间行政复议机构发现法律、法规、
规章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同题,可以制作行政复议建议书,向有关机关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
行政执法的建议。第四,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行政复议工作状况分析报告。第五,下级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及时将重大行政复议决定报上级行政复议机关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