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
这是指
法律行为按
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效力的必要
条件,民事
法律行为符合了生效条件的,
当事人的意思才被法律认可,从而产生预定的
法律效力并受法律保护。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包括意定条件和法定条件,意定条件即当事人约定附条件或附
期限,法定条件即
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即: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
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
社会公共利益。这里主要讲法定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
民事行为能力
行为人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才能实施意思表示。所以,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能力适格为其首要条件。对于
自然人,应具有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只能实施与其
意思能力相适应的法律行为,而在能力范围之外的行为,除经其
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
追认者外,不构成意思表示或者法律行为,但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纯获利益的行为不受该条件的限制。
无行为能力人因不适格,法律否认其有意思能力,所以实施的行为就不能发生民事法律行为的固有效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其行为能力范围之内实施的行为,构成意思表示或者法律行为。对于
法人,要求其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违反法律的
禁止性规范,如果法人或其代表人的行为与法人的目的事业不一致,如超越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经营,在相对人
善意的情况下,仍然有效。
(二)意思表示真实
指内心的
效果意思须与表示意思一致,如因内心有
保留、认识
错误、
误传、
误解、受
欺诈或
胁迫、
显失公平等,表示意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的,则会发生无效或被
撤销韵后果。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即民事法律行为须有合法性
1.
标的合法,民事法律行为的标的即意思之内容,须合法。所谓合法,并不是要求意思非得有法律依据,而是不违反强制性
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强制性规定,系指命令当事人无条件实施一定行为或不得实施一定行为的规定;所谓社会公共利益,通说解释为
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行为如果违反两者的要求,即属
违法,其行为不生意思表示所欲实现的效力。在任意性法律规范,当事人得自主
决定,可以
自由排除适用该规范。
2.在法律对某些行为有特别要求的,必须满足该要求时,民事法律行为方能生效。例如法律规定
不动产交易与抵押、法人合并与分立等均需经过登记程序,未经登记时即使其他条件都符合要求,也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