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法帮网法律百科>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摘要

 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审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裁定,上一级人民法院据此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所适用的诉讼程序。第一审程序结束后,当事人可能对裁判不服,裁判也可能确实还存在错误。为了给不服第一审裁判的当事人提供救济途径,审查并纠正第一审裁判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法律规定了第二审程序,即在第一审的基础上,对案件进行进一步审判的程序。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经过第二审程序审判的民事案件,当事人不得再依上诉的方式声明不服,因此,在我国,第二审程序也称为终审程序。
    通过第一审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当事人获得了一次权利救济的机会。但是,只对案件进行一次审判不一定能实现法律正义。这是因为,第一,由于各种原因,当事人在第一审程序中可能尚未全面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充分的攻击与防御,尚未提出全部的证明材料充分论证自己的主张。建立在不全面、不充分的攻击与防御基础上的裁判,其正义性当然难以保障。第二,受审理时限、法官职业素养和个人品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审裁判出现错误是难以避免的。这些错误不但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会影响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阻碍法律正义的实现。为了克服一次审判程序的不足,各国都在初审的基础上设立了上诉审程序,以确保裁判的正确性和法律适用的统一性。通过上诉审判,一方面可以给当事人多提供一次机会,便于其更充分地提出自己的主张与证明材料,进行充分的攻击与防御;另一方面可以更换案件的审理法官,形成对一审法院或法官的监督机制,从而尽可能全面地揭露和纠正第一审裁判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减少案件错误的几率,此外,还可以使案件的终审权相对集中在某些法院,从而保证法律的统一、正确适用,对下级法院的裁判起到示范作用。
    因此,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人民法院来说,第二审程序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当事人可以通过上诉引起第二审程序,请求第二审法院对第一审裁判的正确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进一步声明自己的主张,依法补充或提出新事实、新证据,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因裁判错误或论证不充分而损害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上一级法院可以通过第二审程序行使审判监督权,审查和监督下一级法院的审判工作,维持正确的裁判,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裁判,总结审判经验,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改善审判作风,确保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实现法制的统一。可以说,第二审程序的设置是确保司法正当性、维护法制统一性、形成民众对审判制度的信服的重要程序构造技术的体现。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下一篇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关系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法律问题,建议您咨询法帮网律师。
咨询法帮网律师
0


发表评论(0)

收藏到:

更多

词条信息

rexinren
rexinre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