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更、可
撤销民事行为,简称可撤销
行为,是因行为有法定的重大
瑕疵而须以诉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如果
意思表示有缺陷,不符合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按理都是无效的。但
民法基于
意思自治原则:对于只涉及
当事人而不涉及
国家或
第三人利益的意思有缺陷的民事行为,其有效还是无效的
选择权被赋予行为人自己,即赋予当事人
撤销权或变更权,其若选择有效则放弃行使
权利,若选择无效,则可行使撤销权或变更权。一旦当事人行使了撤销权或者变更权,则被撤销或变更部分的行为,就视同
无效民事行为,自始不发生效力。
可撤销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不同:
(1)可撤销行为大多属于
意思表示瑕疵,无效民事行为,既有意思瑕疵的,也有主体不合格的,还有
违法的;
(2)可撤销民事行为之撤销,须以诉为之,无效民事行为前已述及,是当然确定的无效,无须宣告;
(3)效力不同。无效的民事行为属于自始当然和绝对无效行为,不论表意人或利害关系人是否主张,都
从行为开始就确定地不能发生
法律行为的固有效力。
法院或
仲裁庭发现民事行为属无效时,可以不经当事人请求,径行认定无效。而可撤销民事行为却只有经过审判或者
仲裁程序确定之后,才属无效,在当事人不申请变更撤销,或者虽然申请,但审判或者
仲裁机关尚未作出
撤销判决时,则还具有其效力。因此,它不是当然和绝对无效,而是相对无效行为。
根据
民法通则第59条以及
合同法第54条第1款的规定,可撤销民事行为的类型有:
(一)
重大误解
这是指因认识
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重大
误解,在主观上是属于
过失,如果是基于故意,那就构成
欺诈了。对于重大误解的客体,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
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与
误传不同,最高
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7条规定:意思表示由第三人
义务转达,而第三人由于过失转达错误或者没有转达,使他人造成损失的,一般可由意思表示人负赔偿
责任。但
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该规定中的“转达错误”即是误传,按该条含义,若非由法律规定或约定,意思表示人对误传也可撤销,但要对第三人的损失负赔偿责任。
(二)
显失公平
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
公平原则的行为。对于民事行为达到何种程度算显失公平,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2条的解释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概括法律的规定,显失公平行为的要件是:
1.须属
有偿行为。显失公平行为只能发生在有偿行为之中,
无偿行为因当事人一方不支付
对价,谈不上公平与否的问题。
2.须行为内容显失公平。显失公平是指根据该行为已经实施或者约定实施的
财产上的给付,明显背离公平原则。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的情况。
3.须受害人出于急迫、轻率或者无经验。显失公平的受害一方,在实施行为时,表面上也是自愿的,然而在这种自愿的背后,却有急迫、轻率或者无经验的背景。假如不是这样,那么他是不会实施的。因此这种自愿是存在缺陷的,所以法律给予行为人一个补正的机会。这是根据公平和
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主要适用于契约的撤销原因。通常一项交易是否公平是由当事人自己决断的,法律不予干预。但在交易中总会有人“欺生”,使对方当事人无从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表示意思与内心意思不一致。
(三)乘人之危
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0条规定: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
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根据
合同法规定,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须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构成可撤销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
(四)欺诈、
胁迫
欺诈、胁迫的要件,前文已述。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
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第69条规定:以给
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
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欺诈、胁迫行为,也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构成可撤销民事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
(一)撤销权
民事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可撤销原因时,法律赋予行为人撤销权。在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中,撤销权由何人行使,如欺诈行为中,双方都得行使还是欺诈人不得行使,只有欺诈相对人得行使,民法通则笼统规定为“当事人”,合同法第54条明确规定只有“受损害方”可以行使。因此,撤销权的主体是受害人。撤销权须以诉为之,若当事人不撤销,合同法第55条第2项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销权。
(二)变更权
变更是指消除既有意思表示中的错误或者显失公平的成分,使之成为无瑕疵民事法律行为的权利行使行为。变更权的行使人、行使方式,同撤销权。
(三)
除斥期间
撤销权、变更权因须以诉为之,如久拖不行使,将影响相对人的利益和
法律秩序的稳定。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73条第2款规定:可变更或者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自行为成立时起超过1年当事人才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合同法第55条第1项也明确规定除斥
期间为1年。即撤销权、变更权必须在该权利成立起1年内行使,逾期该权利消灭,但权利人以
明示或
默示方式放弃的,撤销权自放弃之日起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