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
法的效力,讨论的是刑法在什么空间、时间内具有适用效力的问题。
一、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
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从各国刑法及国际条约的规定来看,一国刑法不仅能适用于本国领域内,而且在一定
条件下也能适用于本国领域外,但刑法在国外的适用受到
国际法的制约。制约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的国际法原则,就是
国家自己保护与国际协同。当
行为与本国具有场所的、人的、物的关系,侵犯了本国国家或其
公民的利益时,就有适用本国刑法的
权力。防止
犯罪和保障犯罪人的
权利,是现代国际社
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各国在刑事
司法活动中相互协力所追求的目标。
刑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涉及对国内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与国外犯(发生在本国领域外的犯罪)的效力。
(二)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
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属地管辖原则,即一个国家对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人,不管行为人是谁,都适用本国刑法。刑法第6条第1款是对属地
管辖原则的规定,即“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
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包括
领陆(国境线以内的陆地以及陆地以下的底土)、
领水(
内水、
领海及其领水的水床及底土)和
领空(领陆、领水之上的空气空间)。
“法律有特别规定”包括以下几类情况:(1)不适用中国刑法(广义刑法)的情况,即享有
外交特权和
豁免权的
外国人的
刑事责任问题,通过
外交途径解决,不适用我国刑法。(2)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典及其他具有普遍效力的
刑事法律的情况,即香港、澳门与台湾地区适用其本地刑法,而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典及其他具有普遍效力的刑事法律;但由于香港、澳门与台湾地区的“刑法”属于我国的区域性刑法,故不能认为这些地区不适用“中国刑法”。(3)不适用刑法典的情况,即刑法典颁布后国家
立法机关制定了
特别刑法,出现法条竞合的情况时,根据
特别法优于
普通法的原则,不适用刑法典,而适用特别刑法。(4)不适用刑法典的部分条文的情况,即民族自治地区不能全部适用刑法典,而由
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时,行为符合该变通或者补充规定的,适用该变通或补充规定,而不适用刑法典条文。
作为属地管辖原则的补充原则是旗国主义,即挂有本国
国旗的
船舶或者
航空器,不管其航行或停放在何处,对在船舶与航空器内的犯罪,都适用旗国的刑法。因此,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国刑法(刑法第6条第2款)。
犯罪行为具有多种因素,采取属地管辖原则与旗国主义,要求以一定的具体
标准确定犯罪是否发生在本国领域、本国船舶或航空器内(
犯罪地的确定)。我国刑法采取的标准是,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刑法第6条第3款);基于同样的道理,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据此,行为与结果均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适用我国刑法;仅行为或者仅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不仅如此,仅行为的一部分或仅结果的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也适用我国刑法。在未遂犯的场合,行为地与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之地、可能发生结果之地,都是犯罪地;在
共同犯罪场合,共同犯罪的行为或者共同犯罪的结果有一部分发生在本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
(三)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
国外犯有三种情况:一是中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犯罪;二是外国人在国外实施的危害中国国家或者中国
公民权益的犯罪;三是外国人在国外实施的危害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我国刑法针对这几种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原则。
1.属人管辖原则。这里的属人管辖原则,是指积极的属人管辖原则,即本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也适用本国刑法。根据刑法第7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
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2.保护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在国外的犯罪行为,只要侵犯了本国国家利益或者本国公民的权益,就适用本国刑法。其实质意义在于,保护本国国家利益与本国公民的权益。因侵犯本国国家利益而适用本国刑法的,称为国家
保护原则;因侵犯本国公
民权益而适甩本国刑法的,称为国民保护原则(消极的属人管辖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第8条的规定,以保护管辖原则为根据适用我国刑法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所犯之罪必须侵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2)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3)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受处罚。
3.普遍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以保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为标准,认为凡是国际公约或者条约所规定的侵犯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不管犯罪人的
国籍与犯罪地的属性,
缔约国或参加国发现犯罪人在其领域之内时便行使
刑事管辖权。根据国际公约及各国刑法的规定,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受到一定限制:(1)适用该原则的犯罪必须是危害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2)管辖国应是有关公约的缔约国或参加国;(3)管辖国的国内刑法也规定该行为是犯罪;(4)犯罪人出现在管辖国的领域内。根据刑法第9条的规定,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
义务的范围内行使
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因此,根据普遍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时,
定罪量刑的法律根据是国内刑法,而非国际条约,因为国际条约没有对罪行规定
法定刑,而是要求缔约国或参加国将条约所列的罪行规定为国内刑法上的犯罪。
(四)对外国
刑事判决的承认
不难发现,如果各国都同时采取上述管辖原则,必然产生刑事管辖的冲突:几个国家对同一犯罪都具有管辖权。于是产生了如下问题:本国具有刑事管辖权的行为,受到外国确定的
有罪判决或无罪判决时,本国是否承认这一判决?
我国刑法第10条采取了消极承认的做法,即外国确定的刑事判决不制约本国
刑罚权的实现。具体而言,不管外国确定的是有罪判决还是无罪判决,对同一行为本国可行使
审判权,但对外国判决及
刑罚执行的事实给予考虑。换言之,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当负刑事
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进行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
刑罚处罚的,可以
免除或者
减轻处罚。
二、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
时间效力的概念
刑法的时间效力所解决的问题是,刑法何时起至何时止具有适用效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效时间、失效时问与
溯及既往的效力(溯及力)。根据
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因此,对于行为时不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事后刑法定罪量刑;在刑法变更时,对行为时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比行为时更重的刑法;对行为时虽被禁止但法律没有规定法定刑的行为,事后不能判处刑罚。
(二)刑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
从我国的刑事
立法实践来看,刑法的生效时间分为两种情况:(1)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如《关于惩治骗购
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
决定》第9条规定: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公布后间隔一段时间才生效,如现行刑法典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相比之下,后一种情形更有利于公民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结果。
刑法的失效时间,主要有两种情形:(1)由立法机关明文宣布原有
法律效力终止或者废止,如现行刑法明文规定废止15个
单行刑法。(2)新法的施行使原有法律自然失效。
(三)
刑法的溯及力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判决未确定或者未
裁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在1949年10月1日至1997年9月30日这段
期间所发生的行为,如果未经
法院审判或判决未确定,应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1)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行为时的法律,即
不追究刑事责任,现行刑法没有溯及力。(2)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现行刑法,即不追究刑事责任,现行刑法具有溯及力。(3)行为时的法律与现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现行
刑法总则第4章第8节的规定应当
追诉的,按照行为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即现行刑法没有溯及力,但是,如果现行刑法的处刑比行为时'的法律处刑轻,则应当适用现行刑法,即刑法具有溯及力。(4)现行刑法施行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
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根据刑法第12条的精神以及有关
司法解释,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对于行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在
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
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行为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超过追诉
期限或者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
民法院、人民
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适用1979年刑法(即行为时法,以下简称旧刑法)第77条的规定。(2)对于酌定减轻处罚、
累犯的认定、
自首的认定、
立功的认定、
缓刑的
撤销、
假释的适用与撤销等问题,应坚持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进行处理。例如,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适用旧刑法第59条第2款的规定。(3)对于旧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根据旧刑法需要
类推处理而没有处理的,不管现行刑法是否规定为犯罪,都不得以类推方式定罪量刑。(4)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而行为连续或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对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行为适用现行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年12月7日《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有利的,时起至何时止具有适用效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效时间、失效时问与溯及既往的效力(溯及力)。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为限,因此,对于行为时不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事后刑法定罪量刑;在刑法变更时,对行为时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比行为时更重的刑法;对行为时虽被禁止但法律没有规定法定刑的行为,事后不能判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