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法帮网法律百科> >宪法发展的趋势

  宪法发展的趋势

摘要

 宪法发展的趋势
(一)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
宪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以保障人权为目的,对社会进行制度安排的基本形式,经历了由单一的政治制度安排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全方位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同时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1.对社会的制度安排上表现为加强行政权力以及中央集权趋势明显。行政权力扩大是宪法对国家权力横向配置方面的发展。宪法对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大致有三权分立制和议行合一制两种。近代宪法时期两种模式下的行政权都没有处于国家权力的核心地位,现代宪法时期行政权扩大的表现为:(1)行政权干预立法权;(2)紧急命令权;(3)行政机关经委托享有一定立法权。
中央集权趋势是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纵向配置方面的发展趋势。这种纵向配置模式一般为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两种。中央集权趋势主要表现为:(1)传统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权力的重心在中央,地方分权、地方自治不具有实际意义;(2)奉行地方分权实施地方自治的国家,中央对地方的干预越来越多,包括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和财政监督;(3)联邦制国家中,尽管联邦中央的权力在理论上是有限的,但现实中联邦中央的权利在不断扩张。
2.宪法内容更加丰富完备。随着国家权力进入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领域,宪法对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规定越来越多,并在宪法中形成基本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随着宪法对教育、文化的规定成为宪法的重要内容,宪法已经不再仅仅是政治法,而是内容更为全面丰富的社会法。
3.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宪法在组织配置公共权力的同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日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首先表现为:(1)宪法对经济和文化权利的规定。不再局限于只规定政治权利和自由权。(2)宪法对社会权利的规定。社会权利一般指公民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之外的其他基本权利,各国对社会权利的规定范围也不尽相同,但核心内容是家庭婚姻、劳动时间以及雇主与劳动者的关系和社会保险。宪法强调公民的社会权利及利益不得放弃。(3)对环境权的规定。更多的国家对环境保护作了专门规定,以有效治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环境权成为一项新的公民基本权利。(4)强调权利的保障。设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对权利的实现规定保障措施已成为较为普遍的趋势。
4.重视宪法保障。随着宪法是法律而不仅仅是政治宣言观念的普及,各国纷纷建立宪法保障制度,设立专门机关监督宪法实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其中采用宪法法院又是它的主流。规定宪法最高的法律地位、严格设定宪法的修改程序、明确社会组织和公民在维护和遵守宪法中的责任等保障手段为各国宪法广泛采用。
5.宪法发展国际化趋势加强。国际关系对宪法发展有重要意义,二战以来迅速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和经济一体化使得宪法发展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表现为:(1)对国际法直接承认和接受,一改近代宪法基于主权观念而对国际法采取的保留态度;(2)随着战后传统主权观念的变化,并基于国际合作的需要,宪法对国家主权进行了有条件的限制;(3)人权是国际法的重要领域,围绕人权问题签署了许多公约。许多国家加入人权公约,体现了公民基本权利领域的国际化趋势;(4)从宪法的国际化趋势实现方式来看,从主要依靠政治手段直接接受国际化演进到现在主要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国家采取有关措施来顺应国际化趋势。
6.形式上逐步发展。宪法典是近代具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形式的宪法的重要渊源。其形式上的发展表现为:(1)宪法渊源的多样化趋势。国际法成为宪法重要渊源的同时,成文宪法国家的其他法律渊源,如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也受到了广泛重视。(2)宪法修改较为频繁。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社会关系活跃;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更容易达成共识。此外,宪法修改程序的简化趋势在程序上为宪法修改提供了方便。
(二)中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新中国宪法的发展经历了曲折艰辛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调整社会生活的重要功能,广泛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宪法不仅是确立法制统一的基础,而且作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形成法律信仰的社会基础。中国宪法发展的历史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印记,而1982年宪法更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一部继往开来的宪法,标志着中国开始从人治法治并建设法治国家的转变。
法治构成了21世纪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随着作为法治的基础与核心的宪法在法治国家中日益受到高度的重视,宪法制度与宪法存在的事实也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受到关注。在建设法制国家的进程中,必须以宪法为基础推进法制的进程,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1.宪法社会影响力的扩大。法治以宪法为基础,依法治国的基础与核心是依宪治国,确立宪法在治理国家中的基础地位。随着法制进程的发展,宪法将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21世纪中国宪法的发展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良好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特别是,经过对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宪法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协调与发展,宪法不断扩大的影响力使社会成员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宪法的价值与功能。
2.宪法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宪法是治理国家的基本规则和形式的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的表现。中国宪法是在中国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以解决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故宪法制度与运行要贴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使宪法进入民众的实际生活之中,成为生活规范与生活方式,反映民众要求,调整民众与国家、政府间的关系,确立宪法作为最高规范的地位。
3.宪法保障机制的完善。克服宪法运行机制的不合理性和低效率性,树立宪法的认同感和权威性,完善宪法的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统一、有权威的宪法保障机构,发挥宪法解释、宪法惯例、宪法修改制度的作用。注重宪法保障制度的制度设计合理性,保证运行的过程和效果;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建立有效的宪法监督机构、借鉴外国合理经验、考虑中国社会特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特点,保障宪法全面有效地实施。
4.宪法解释机制的完善。使用宪法解释与宪法修改并用的方式稳定宪法运行机制,并逐步从修改型模式过渡到解释型模式。
5.宪法的适用性增强。现代社会中,宪法诉讼是保障基本权利价值,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重要方式。宪法进入司法审判是宪政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宪政体系的应有之意。需要逐步扩大宪法的司法化领域。
6.宪法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随着中国法治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宪法规定更加完善。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宪法将赋予公民更多的自由权利,包括财产所有权、基本的人身自由权政治权利得到进一步认同并为公民所实际享有、公民宪法权利救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在市场体制下,经济纠纷大量增加,经济组织既不愿也无法从政府方面获得有效解决,只有寻求司法途径。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与加强,政府行政权受到相应限制。在司法实践中,随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宪法意识的提高,法院行政案件的审判权将会更加充实和强化。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宪法国际化也将成为中国宪法发展的趋势,形成开放而统一的规范体系。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上一篇现行宪法的修正下一篇中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法律问题,建议您咨询法帮网律师。
咨询法帮网律师
2


发表评论(0)

收藏到:

更多

词条信息

rexinren
rexinren
超级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